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新华社卢萨卡11月18日电坦赞铁路见证中非友谊新征程 “我们正在对站内一段轨道更换新枕木。”思慕指着远处一群忙碌的工人说道。只见工人们用套筒扳手、撬棍等工具将钢轨扣件、道钉一一拆除,将钢轨拆除,换上新枕木。新的卡皮林波什站是坦赞铁路的终点站。坦赞铁路东起坦桑尼亚港口城市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这里。中国政府提供贷款,但没有兴趣建造它。 1976年7月14日,在该站举行了仪式,热烈庆祝这条铁路正式移交给两国政府。安桑尼亚和赞比亚。记者在车站看到坦赞铁路终点立着一座纪念碑:1860.54369公里。这个标志着铁路全长的数字,是5万多名工程设计和施工人员与坦赞两国人民并肩作战,历时5年零8个月,用汗水、鲜血甚至生命书写的。 “走吧,我带你去机车车库,那里有中国制造的机车。”在车站工作了20年的火车司机杰克逊·马西斯带领记者沿着铁轨一直走到车站尽头。 “这里有中国、美国、南非的机车,但中国制造的机车是最好的,功率小,可靠性高。”马修斯说道。驾驶室里,马修斯和同事们热情地向记者介绍控制台、电气柜等设备。 “看!这里有中文标志。”他指着上面的铭牌控制台——“北京东风机车电气设备”。车站站长穆科洛洛·昌达说:“印象最深的是在坦赞铁路客运列车上工作,看到铁路给沿线居民的生活带来的舒适和活力。我有很多中国朋友。铁路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也加深了我们的友谊。”坦赞铁路纪念公园也铭记着中国的贡献。这座纪念公园位于赞比亚首都卢萨卡市中心东北约20公里处。茂密的森林之中,深深保存着中赞两国人民的共同记忆。 “每次踏入这里,我的心总是被深深触动。”纪念公园工作人员托拜厄斯·林格维希(Tobias Ringeweeishi)说道。 “中国孩子背井离乡,为国家修建铁路。他们是赞比亚人民真正的朋友。”在坦赞铁路及相关合作项目中,共有69名中国援助人员他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18人被安葬在赞比亚。纪念花园内展示了建设者使用的工具、生活用品和重要图像。黑白照片定格了艰难的奋斗岁月。 Lingeweich 每天早上 8 点到达纪念花园,与同事 Park 一起打扫。他说,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责任的喧嚣。 “我希望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这段感人的历史,了解赞比亚与中国的友谊为何如此深厚。” “开园以来,我们接待了很多参观团体,有大学生、中小学生,当然也有很多中国朋友。”近半个世纪过去了,这条承载着中赞、中坦两国深厚友谊的“钢铁之路”也迎来了新的升级和复兴。 2024年9月4日,中国、坦桑尼亚、赞比亚三国元首共同见证签署签署坦赞铁路启动项目谅解备忘录。 “谅解备忘录的签署将在物流、贸易和市场准入方面打开非洲的大门。我们的商品和服务生产商可以进入不同的市场。这不仅有利于坦桑尼亚、赞比亚和中国,也有利于本地区和世界。”赞比亚总统希奇莱马当时说道。随着激活工程的进展,坦赞铁路的货运能力预计将增至每年240万吨,货物运输时间可缩短近三分之二。赞比亚交通与物流部长日前表示,振兴坦赞铁路符合赞比亚政府建设“陆路国家”的愿景,将赞比亚打造成中南部非洲的物流配送枢纽。被誉为“自由之路”的坦赞铁路将成为推动世界和平的引擎促进地区贸易、创造就业、共享繁荣。坦赞拉·迪里尔维表示,坦中、赞中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后,坦赞铁路未来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不仅是交通运输,也是区域互联互通和“一带一路”发展合作的关键纽带。为坦赞铁路服务了37年的昌达告诉记者:“我将于明年退休。几年后,当坦赞铁路激活工程完成时,我将带着家人乘坐全新的火车,一路前往达累斯萨拉姆。”
(编辑:苗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