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经济观察】中国外贸贸易形势渐明朗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每周经济观察】中国外贸贸易形势渐明朗 2025年10月25日 06:06 来源:经济日报 我国经济基础扎实、效益好、稳定性强、潜力巨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巨大的市场和完整的产业体系优势突出。进出口仍保持强劲稳定性和活力。将为全年实现高质量外贸愿望提供有力支撑。第三季度是全年承前启后的关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总值为3361万亿元,同比增长4%。从单季度数据看,我国进出口整体增速逐季加快,从一、二季度的1.3%、4.5%上升至三季度的6%。已连续八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通过这条向上的曲线,我们可以读出外贸总量稳定增长的信心、结构变革的活力、创新升级的热情。当前激动人心的秋季广交会和即将召开的进博会,催生了新的外贸特色,中国贸易“基地打基础、质量效益升级”更加清晰。 “基数”体现在进出口增速上。 9月份,我国外贸单月增速达8%,创年内新高。这种“爬坡式”增长证明了外贸抗压能力之强,更是不断增长的业务支持这种稳定性的实体。据统计,前三季度,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主体首次达到70万家,超过去年全年总数。其中,61.3万家民营企业活跃在全球贸易市场,成为中国外贸真正的“生力军”。此外,国家不断优化贸易布局,通过贸易多元化等措施有效对冲外部市场风险。一大批外贸企业以优质供给适应国际市场需求,为我国外贸出口注入新动力。增长动力中见“提质增效”。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中国机器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受到青睐。前三季度工业R出口规模仅obots就增加了54.9%;国外“三新产品”持续高位运行,风电机组及零部件出口增长23.9%;国内盲盒娃娃等“时尚”产品已成为全球“热销品”,相关产品畅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仅如此,从超级船舶到手持终端,从工业装备到嵌入式智能,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中国智造”新优势不断凸显。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自有产品出口比重逐年提高,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完善,外贸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加快形成。如果数据有点无聊,秋季广交会让这些n新趋势。从手术机器人、四足机器狗到123米长的风力发电“海巨翼”,中国已发布35万种智能产品,智能制造从单一产品升级为通用解决方案,特别是“蓝牙+北斗+5G”打造的智能对接系统,让全球采购商实现“一键导航”寻找货源。 “技术+服务+生态”的升级,不仅成为外贸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的生动注脚,也凸显了中国供应链体系的全球吸引力。即将举行的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也有很多看点。今年进博会设置了6个展区和一个创新孵化区,将重点展示低空经济、新材料、智慧医疗等领域的全球前沿成果。事实上,它监控着我的结构变化前三季度我国外贸: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端增长11.9%,进口端虽小幅下降0.2%,但降幅继续收窄。种种迹象表明,国内市场对高端商品和技术的需求正在加速增长。作为中国智能制造的“出海之窗”和全球商品的“中国门户”,广交会和进博会的“出”与“进”不仅展现了中国产业升级的信心,也释放了超大规模市场的活力。国内国际双循环双向开放格局更加牢固。然而,外贸之路并不平坦。全球经济复苏乏力、部分市场需求萎缩、贸易壁垒依然存在等挑战仍是第四季度需要应对的压力。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但我国经济基础稳固坚固,优点多,稳定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超大市场、完整产业体系优势突出。进出口仍保持强劲稳定性和活力。将为全年实现高质量外贸意向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顾阳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付仲明)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