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重器“达博”,用创新“达精”——河南装备制造业发展第一线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新华社郑州11月6日电标题:用重型工具“达广”,用创新“达微妙”——新华社记者魏宏义、蒋亮、刘振坤观察河南制造业发展。超大直径盾构机、精密轴承、数字化智能农机……中原大地有“达广”的重型工具,更有“达温柔”的创新理念。中共二十届中央四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力更生、自力更生”。记者前往中部大省河南发现多地锚定夯实实体经济基础,引领制定新的生产力目标,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风电主轴承是风力发电机组的主要部件。目前,洛珠集团生产的空气主轴承动力故障率不足千次,超过国际同行水平。 “卓越的品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带来的生产线自动化水平的提升。”洛珠集团董事长王新英带领记者走进一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带工厂。在这里,设计、选材、制造、交付的整个过程都由“数字”赋能,制造效率大幅提升。以热处理环节为例。作为炼钢的主要承载工序,h吃处理直接决定材料在使用条件下的结构性能和疲劳寿命。这是保证轴承可靠性和耐用性的关键技术环节。通过相关仿真模型的开发,罗先实现了传统经验工艺的系统修正和迭代优化,显着缩短工艺验证周期,提高工艺稳定性和产品一致性。洛州将继续加强基础技术的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 “十四五”期间,公司有13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标准。面向“十五五”,罗县力争到2030年实现财政收入150亿元,持续做大高端产业集群。建设新生产力,需要推动现代技术与创新理念深度融合。加速效率关键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是装备制造业“加速冲刺”的重要条件。今年,在黑龙江北大荒集团农场,一台可自动调节参数的智能收割机,给各大粮农带来了更便捷的收割,秋收的美好前景。该农机由洛阳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完成,随后交付黑龙江北大荒垦正农机装备有限公司生产。后者吸纳产品、工艺等。“未来几年,我们依托试点验证平台、产学研一体化等策略,推动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大数据农机等在农机领域的推广应用,加快转型升级。”“科技成果的价值。”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总经理助理李保忠说。当“链条”和“产业链”没有普托尔相连时,科技成果的价值将在生产结束时得到充分释放。不久前,河南省印发的《河南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造深度融合新规划》明确提出,到2027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将达到更多超过2.55%,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路径将更加清晰,从长远看,支持装备制造业提质走向创新,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得益于政府和市场同向而行,创新不断涌现。n 资源向企业集聚——在新乡,“企业创新积分制度”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和政府资源,为创新点领先的企业提供精准支持;在洛阳,政府牵头推动一系列“百个对接”活动,为企业发展赋能;中国一拖聚焦农机制造,与相关企业成立联合攻关组,实现关键技术国产化突破……多措并举,科技创新基础地位不断强化。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盾构机“工城一号”在郑州验收,未来将用于北京地铁1号线支线建设。 “面对‘十五五’规划,如果我们尽一切努力‘在变革的道路上,我们可以让更多的重要装备从主要走出工厂,走向世界,为中国制造在‘走向远方’发声。”中铁装备盾构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宁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