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新研究值已降至1.90%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记者冷翠华 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的研究价值再次下降。 10月29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保协”)组织召开个人责任保险行业准备金利率咨询委员会2025年第三季度例会,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市场利率走势和行业发展。同时,保险行业专家对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发表了看法,认为目前人身保险普通产品预定利率的研究值为1.90%。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含最高预定利率)(普通型人身保险、分红型人身保险以及万能型人身保险的最低保证利率和最高金额)是指保险公司在计算人身保险产品保费和责任准备金时预先设定的年利率。这通常被理解为对客户的“承诺”回报率。利率越高,保费越便宜;利率越低,保费就越贵。去年,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以下简称“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通知,明确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协调的动态监管机制。今年1月10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下发《关于建立预定金融机构间联动和动态调整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明确了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如何与市场挂钩和调整。具体执行层面,利率研究预定金额参照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5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10年期国债到期等长期利率确定。触发条件为会议召开后,各保险公司立即按照市场化原则调整产品定价,保险协会发布了4笔普通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的研究报告,1月10日、4月21日、7月25日和10月29日发布的金额分别为2.34%、2.13%、1.99%和1.90%,连续三轮下降。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保险咨询合伙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市场利率中枢不断下降的同时,锚定于三大长期利率之上的人身保险产品利率的研究价值也在逐渐下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一趋势预计将持续下去。根据Mra某些《通知》要求,人身保险产品的最高预定利率必须是0.25%的重要倍数。同时,当保险公司销售的普通人身保险产品最高预定利率连续两个季度高于研究利率预定值25个基点或以上时,保险公司必须立即降低新产品最高预定利率,并在2个月内实现新旧产品平滑切换。葛龙 副主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普通人身保险产品最高预定利率为2.0%,与最新研究值偏差不到25个基点。因此,虽然利率预定研究值较之前有所降低,但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此时无需调整。面对当前的市场环境,保险行业专家认为,人身保险行业积极应对挑战,不断优化业务结构,浮动产品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果。 “保银一体化”深入开展,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机制持续推进。降低成本效益提升明显,经营服务质量和效率持续提升,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从行业发展挑战来看,受访者普遍认为低利率环境是人身保险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周进表示,根据天职国际最近完成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市场利率下降是目前对人身保险公司经营管理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他认为,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保险公司需要多管齐下,包括降低负债端产品预定利率、提高浮动利率产品比例、加大保障型产品的开发和销售等;在资产恐慌中,他们应该采取“固定收益+”配置策略,通过协调资产负债久期,缩小久期错配缺口;在运营方面,他们必须通过客户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来提高运营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 (编辑:蔡青) 中国经济网公告:股市信息来自合作媒体和机构。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需自行承担风险。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