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工信部:加快推进
2025年11月04日 07:17 来源:安全日报
本报讯(记者郭继川)11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报微信报在党刊《2025年》第11期刊登了工信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署名的文章《加快以人工智能为动力的新型工业化。其综合实力位居世界第一。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我国2024年人工智能主体产业规模将突破9000亿元,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将突破5000家国家级人工智能专家和新巨人企业超过400家,人工智能赋能的新型工业化将深入实施。对于下一阶段发展,李乐成提出“努力谱写人工智能赋能的新型工业化新篇章”。具体有六个方面,即:加快突破核心技术、深入实施“人工智能+制造”、培育人工智能优势企业、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强化安全保障对于核心技术加速突破,李乐成表示,要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领先、取得优势,必须深植“根基技术”,融合计算能力等核心基础。wer、算法和数据。加强算力供给,综合利用现有支撑渠道,加快突破高端芯片、高速互联等技术,推动构建智能芯片软硬件协同发展生态系统。建设计算平台互联平台,加强算力调度合作。攻击算法模型,推动语言、视觉、多模态等底层算法研究,突破类脑智能、世界模型等前沿技术。发展产业细分领域的大型车型,鼓励大小车型合作。打造大型公共服务平台,提供高水平模型及配套工具服务。推动“模数共振”,引导人工智能模型与优质数据集的创新协作和深度融合,建立人工智能创新体系“数据共享、模型优化、应用孵化、安全保障”一体化机制。在深入实施“人工智能+制造”方面,李乐成提出,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本,是人工智能应用的主战场。完善政策体系,研究印发“人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意见,部署重点行业、关键环节、重点领域转型任务,发布制造企业人工智能应用实施指南。加快重点行业智能化转型,制定重点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指导意见,定期开展赋能“深度之旅”活动,搭建线上线下供需对接平台,加快行业推??进应用尝试基准解决方案和经验。推动制造全流程智能化升级,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生产制造关键环节深入生产,拓展智能辅助设计、虚拟仿真、故障预警等应用场景,全面变革范式转变、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加快智能产品装备创新,推动AI手机、AI电脑等消费终端升级,加快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新一代智能终端研发应用,推动新能源汽车、数控机床等智能连接大型模型深度融合。加速代理的设计、开发、测试和部署,探索多代理协作生态系统。在培育企业方面凭借在人工智能方面的优势,李乐成强调,企业是经济的主要运行细胞,是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发展和赋能的主力军。培育生态主导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加大人工智能领域创新投入,开展重大科技活动,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态主导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分层发展,加大对中小企业算力、数据、情境等的支持力度,培育更多人工智能专才和新型“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制造业冠军的个人冠军。加强应用服务商赋能,鼓励企业集聚工具、技术、平台等资源培育优质服务商,连接技术供给和场景需求,打造行业标准电源解决方案,提供模型调优、数据管理、安全保障等服务。在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方面,李乐成明确,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国家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早、投资小、投资长、投资难技术。引导产业老龄化,高质量建设人工智能领域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增强关键共性技术供给能力。引导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试验区集聚优质企业,打造行业特色和优势明显的创新应用高地。充分发挥优势国家高新区和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等方面支持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创新和协调发展。
(编辑:何鑫)